因诺旗下运营园区杭州航启因诺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应元超发表了一篇关于孵化论文章,被收录在《中国孵化器》杂志中,分享给大家,借此机会小编与大家一起学习。 Oct.09.2021 如何提升孵化器的自我造血能力 1987年,我国诞生了第一个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通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孵化器因其培育新生企业、协助初创企业成长的职能,被视为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创新的重要引擎。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孵化机构依旧摆脱不了政府主导、国资支持、物业收入为主的模式,服务严重同质化,没有持续的自我造血能力。 目前国内做孵化器的人,多数没有长远发展计划,要么是冲着拿政策、短期收益去做,要么以孵化器的名义做二房东,仅仅能够提供办公空间,缺乏专业创业服务咨询、培训、融资渠道、资源对接等条件,难以帮助创业团队真正成长起来。 另外,很多小品牌的小型孵化器缺少政策上的支持,尤其在一些以政府为主导的非一线的城市,在缺乏地方资源支持的情况下,更加无法产生有效的收益。 加上疫情影响,体制内的园区顶多给企业免点房租以示帮扶,许多民营园区则自身难保,退租比例上升,陷入困境,面临倒闭出局的境地。随着孵化器进入门槛的不断提高,孵化器高质量发展时代已经到来。 结合我自身运营的园区——航启因诺智能数据孵化器,聊聊孵化器如何提升自我持续造血能力。 专业服务赋能企业 杭州航启因诺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智能数据孵化器(以下简称“园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南苑街道,运营总面积10320.48平方米。运营公司由两家资深园区运营商:杭州航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和杭州因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园区成立之初,就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设定了明确的产业方向:大数据、智能制造。 园区依托紫金港资本的丰富资源,以“基地+产业+服务+投资”作为运营理念,打造创业互助孵化环境,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支持,目标是打造省内一流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为入驻企业搭建了全方位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园区基础服务和战略合作服务平台、专业化服务、投融资服务、党建服务等方面。 基础服务内容与大部分孵化器相类似。党建服务是园区的一大品牌,以服务入驻企业为核心工作,不搞形式主义,通过跟当地政府部门党支部的党建联建,更多帮助企业对接政府资源;同时,通过多姿多彩的党建活动,丰富了入驻企业员工的业余生活,充实了员工的精神世界,使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住,是增加孵化器和企业粘性的润滑剂。 党建服务起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专业化服务、投融资服务才是提高自我持续造血能力的关键因素。 孵化器作为一个载体,拥有很强的资源集聚优势,包括创业者资源、人才资源、产业资源、政府资源、商界资源、金融资源等。孵化器的服务能力在于,是否拥有把这些资源转化为对创业者有价值的精准服务。孵化器的入驻企业就像一座金矿,看你怎么去挖掘。 为此,园区设立专业化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市场上不容易找到且企业自身又不具备的能力。 在具体帮扶企业的过程中,园区通过帮助对接浙江大学校友会等高校资源,协助园区企业对接具有市场前景和购买力的技术,帮助技术成功落地,也帮助企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同时,园区还通过行业资源、技术资源的对接,帮助企业打开市场,促成创业企业的优势合作。 园区的服务也得到了优质企业的认可,一家企业主动找到园区,让出一部分股份给园区,园区也看好企业长远发展,对这家企业进行了投资。 服务+投资形成综合收益 专业服务不仅帮助了在孵企业,也让孵化器赚到了额外的服务收益,也有远期收益的预期,为创业者输送价值的同时,赢得了口碑,以吸引更多创业企业。老客户推荐是最好的营销,孵化服务做好了,老客户也会介绍新客户。 在运营过程中,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园区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没有系统的投资和退出经验。园区前期投资的几个项目,多数以失败告终,因此惧怕风险,不敢投入,不敢通过相对时间的投入,孕育培育属于自己的市场和真正属于自己的客户。像前文案例所述,园区对优质企业的投资,还是企业主动提出的。 有人说缺乏投资能力的孵化器仅仅是挂了一块牌子,这句话不无道理。创业者最大的价值是他们憧憬的未来,而不是现在。 在孵企业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般的天使投资,但现实里,真正具备天使条件的投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投资都希望能以几何级的倍数增长,都希望企业已经过了风险期。在孵化行业,大多数人都在做二房东、二政府,习惯了投机和赚快钱,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投资初创企业,忍不住寂寞和等待,也就没有了持续的自我造血能力。 随着孵化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我坚信,未来孵化器的盈利模式会由传统的纯租金收益转变为租金收益+孵化服务收益+投资收益的综合收益模式,且租金收益占比越来越低,投资收益占比越来越高。 如何获得高额的投资收益,提升孵化器的自我造血能力?我认为,首先必须做好专业化服务。孵化器只有深耕行业,在创业者涉及的知识领域有足够的代差和领先优势,才能提供专业化服务。 孵化器要根据企业的细分产业领域,帮助其对接各类市场机构和服务资源。每个孵化器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个孵化器有一两项强项就足够好,把这一两项做到极致也可以对创业者产生极大的帮助,同时在帮助企业的过程中建立互信。 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了“暖棚”,而非“温室”。创业之初,几乎所有项目都是“缺胳膊断腿”的,按投资人的眼光,就是挑选“长板足够长,短板可弥补”类的项目。 选择有潜力的好项目后,以比较低的估值参股,做个天使投资,孵化器通过股权投资,从房东变成股东,所持企业股权应以“微股权”较妥,不以寻求企业话语权为目的,这样不会因为责权的原因,深度卷入企业经营中,同时也能充分发挥企业创始团队的积极性。 孵化器把自己的优势和创业者的痛点与需求结合起来,帮助企业加速成长,再把企业阶段性研发和发展成果放在资本市场和媒体面前,以引起更多关注,最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过不同融资阶段而退出,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需要较长的周期,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服务企业的成长,这样才真正阐释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个道理。 杭州航启因诺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运营总监 应元超 注:此篇文章转载自“《中国孵化器》2021年第8期 2021 Oct.09
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
为了不影响网站的正常使用,请直接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其他浏览器,如:火狐,谷歌